北京日报讯(记者 孙颖)北京丰台青旅新发地乡创产业园昨天开园,新发地老旧的“72间房”完成蝶变,将打造全国乡创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。
行走在“72间房”的街巷里,两侧的房屋红砖红瓦,间或一段白墙,再加上混凝土质地的镂空墙体,老旧的平房一下子就时尚了起来。
这里原来是新发地村西南部的陈留村民小组的平房区,因有72间房屋,被称为“72间房”。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,这些基础设施落后、业态低端,难以匹配区域发展需求。但“72间房”写满了乡愁,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从田野乡村到首都“菜篮子”的奋斗历程。
新发地老旧的“72间房”已改造为多个独立院落式办公区,将打造全国乡创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。北京日报记者 刘平摄
如何平衡历史风貌与现代功能?新发地村引入北京青旅恒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通过文化植入与空间再造,解决了原有建筑结构老化、改造难度大、业态活力不足等问题,让传统平房区蝶变为一座集温度与记忆于一体的乡创产业园。
“园区占地约65亩,毗邻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,我们遵循其原有肌理,保留建筑风貌,避免大拆大建,在平衡投资与改造效果的基础上,打造出融合历史情怀与现代功能的乡创产业园。”花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改造过程中对这些房屋进行了重新规划调整,组合形成了从100多平方米到500多平方米的46套独立院落式办公区,盘活了1.4万平方米产业空间,能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样化需求。
“园区产业办公类区域约占80%,商务服务配套区域占20%,已吸引农业研发、农业科技、农产品直播、文创展示等多个领域的37家企业入驻。”青旅新发地乡创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,园区将瞄准打造全国乡创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目标,对接产业特色区县、区域公用品牌、龙头企业、特色园区及文旅景区,整合乡村创新产业相关的各类资源,构建起贯通农产品进京服务、文创开发、产业运营与跨境合作的综合服务体系,助力农业创新产业协同发展。
开园当天,园区多功能中心广场还开启了一场持续三天的农产品嘉年华,展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。
一家展位上摆满了漂亮的丝巾,丝巾和农业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?丝巾旁的三个玻璃罐为您揭秘——展示了从玫瑰花瓣到玫瑰纤维素再到玫瑰纤维素再生纤维的变化。“用这样的纤维纺线织就的织物,自身带着香味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如何让生鲜产品更加保鲜?一家入驻园区的新材料公司带来了科技含量满满的保鲜包装袋。“这些玉米8月4日分别放在了保鲜材料袋里和普通塑料袋里。”记者看到,放在保鲜材料袋里的玉米依然新鲜,而普通塑料袋里的玉米已经干瘪。工作人员介绍,这种保鲜袋采用了新材料,保鲜效果倍增,将助力果蔬等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降损保鲜。
农产品嘉年华邀您来
今明两天,每天18时至20时,丰台青旅新发地乡创产业园将举办农产品嘉年华。百强县域优质农产品、膳食健康产品、文创产品等将集体亮相,向市民展示“农业+科技”创新成果。
嘉喜网-嘉喜网官网-股指配资股市有哪些-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