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白酒,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立马来了精神。
喝上一小口,浑身舒坦,尤其是冬天,觉得能“活血通络”,还能助兴解乏。可这一小口白酒,对糖尿病人来说,可能不是“提神剂”,而是“引火烧身”。
现在,糖尿病已经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“老熟人”了。有人一听说得了糖尿病,第一反应就是戒糖、戒油,但对白酒却舍不得放下,总想着“喝一点没关系”。
可真是这样吗?今天,就来说说糖尿病和白酒这点事。
糖尿病人为什么喝酒要格外小心?
糖尿病,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的“”出了问题。正常人吃了饭,血糖升高,身体就会分泌胰岛素,把血糖降下来。但糖尿病人的胰岛素“不给力”了,血糖就降不下来。
而白酒一进肚子,身体处理酒精的过程会干扰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。特别是空腹喝酒,肝脏忙着分解酒精,顾不上释放糖分,很容易引起低血糖。
这低血糖可不是开玩笑的,轻则出冷汗、发抖,重则晕倒、昏迷,甚至有生命危险。
更麻烦的是,喝了酒后低血糖的表现,跟醉酒很像,比如脸红、头晕、说话含糊,家人一看以为是“酒劲大”,就耽误了救治。
血糖高,还能不能喝点酒?
不少人问:那是不是糖尿病人就一点酒也不能沾?其实也不是这么绝对,但一定得控制好量,而且要懂得避开“雷区”。
白酒的酒精含量高,常常超过40度,比啤酒、红酒“猛”得多。每次喝上一两口,看似不多,但其实酒精摄入已经不少了。
尤其是很多朋友喜欢在饭前“先来一杯开胃”,这种空腹喝酒的习惯,对糖尿病人来说极其危险。
酒精会影响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。举个例子,有些糖尿病人吃的是“格列本脲”这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,如果再喝酒,血糖可能降得太快,来不及反应,就出问题了。
常说“适量饮酒”,糖尿病人到底是多少才算“适量”?
说实话,“适量”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太模糊了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成年男性每天喝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,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。
换算一下,大概就是高度白酒不超过一两,低度白酒也不能超过二两。
但对糖尿病人来说,这个“适量”还得再打个折。尤其是年纪大、血糖控制不稳定、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,建议最好完全不喝。
喝酒前后一定要吃饭,千万不要空着肚子喝。可以选择血糖上升慢的食物做下酒菜,比如黄豆、花生、玉米饼、红薯干这些粗粮类的小吃。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有助于稳定血糖。
白酒不是“通血路”的灵药,喝多反而伤身
不少老朋友总说:“白酒能活血,喝点对心脏好!”这是个误区。短时间内酒精确实会让血管扩张,人感觉暖和,但这只是暂时的假象。
长期喝酒反而会让血管变硬、变脆,还容易引起高血压、脂肪肝。对糖尿病人来说,这些都是“雪上加霜”的问题。
尤其是糖尿病本身就容易伤到血管和神经,再加上酒精的刺激,更容易引发并发症,比如视力下降、肾脏受损、手脚麻木等。
糖尿病人喝酒时,这些细节一定要记住
如果实在放不下那点酒瘾,起码得做到以下几点,才能少点风险:
喝酒前一定要吃点饭,最好是含粗粮和蛋白质的,比如一碗燕麦粥、一块蒸南瓜、一勺豆腐炒鸡蛋,这样血糖上得慢,不容易出问题。
喝酒时也别猛灌,慢慢喝、少量喝,控制在一两白酒以内。如果是自己酿的“土烧酒”,酒精度数不稳,风险更高,最好不要碰。
喝完酒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,最好在喝酒前后都测一次血糖。如果第二天早上血糖明显变低,那就说明酒精干扰了血糖调节,要及时和医生沟通。
千万不能因为“喝了酒心情好”就少吃药,也不能为了“防低血糖”就多吃糖,这样做只会让血糖忽上忽下,更难控制。
酒桌上这些“劝酒话”,糖尿病人要敢说“不”
“喝点没事,解乏!”“来,喝完这一杯,感情更深!”这些话,在酒桌上听得太多了。可对糖尿病人来说,这些“感情”可能换来一身病。
真正关心你的人,不会在你身体有病的时候还劝你喝酒。糖尿病人一定得有底气、有态度,敢于拒绝,不怕“扫兴”。
可以坦白告诉对方:“我现在血糖高,医生不让我喝。”或者说:“我现在吃药,喝酒容易出事。”身体重要,别为了面子,把命搭进去。
喝酒虽一时爽,血糖乱套苦一场
有些人可能觉得,“我喝了这么多年酒,也没出啥问题。”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,它不是一下子出问题,而是“悄悄地一点点伤身”。
等到你发现眼睛模糊、脚麻木、肾功能不好,可能已经为时已晚。喝酒这件事,不是看你当下有没有事,而是看你将来会不会出事。
尤其是糖尿病人,身体的“自我修复能力”已经打了折,再消耗在酒精上,等于是在自己伤口上撒盐。
健康生活,不靠酒撑场面
很多中老年人退休后,生活节奏慢了,聚会多了,饭局多了,酒也自然多了。但真正的健康,不是靠白酒“暖胃”,而是靠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。
多吃点苦瓜、南瓜、西兰花这类有助于降血糖的蔬菜,少吃精米精面,改吃燕麦、小米、玉米面。每天抽空活动下,哪怕是家门口走两圈,也比窝在桌前喝酒强得多。
糖尿病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把它当回事。身体才是你真正的“本钱”,别等到出了大问题,才后悔当初那几杯酒。
总结:糖尿病与白酒,关系比你想象的更“紧张”
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喝酒,但喝之前得三思。控制好量、选对时间、吃好食物、监测血糖,这四件事,缺一不可。特别是年纪大、有其他慢病的朋友,更要慎之又慎。
健康第一,别让白酒成了“糖上加霜”的帮凶。劝您一句,哪怕再爱酒,也得为自己的身体留点余地。
参考文献: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年版)》.中华医学会出版社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《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》.2021年发布.声明: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,仅用于健康科普,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嘉喜网-嘉喜网官网-股指配资股市有哪些-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